岩前移民村哪里移民的海归照亮乡村共富路

怡升 11 2024-12-18 01:17:28

岩前移民村哪里移民的海归照亮乡村共富路

临安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天目山区,总面积3118.72平方千米,东西直线跨度约100公里,全区有270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约40%。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临安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难点也是人才短缺。2021年春,临安区侨联开展“新春大走访”活动,就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面向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的“侨亮乡村”计划。3年来,一批批海归走进临安,不仅照亮了这条乡村共富路,也留下了一个个充满赤子情怀的动人故事。 一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留学法国的潘青青是首批响应临安“两进两回”号召、返乡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之一。2015年,潘青青来到家乡龙岗镇,与位于浙西大峡谷的相见村结缘,开始了以乡村CEO身份“点亮”相见村的浪漫故事。 “相见村环境清幽,保留了很多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推门开窗即可俯瞰大开大合的壮美峡谷风光,种种条件非常适合开发民宿群、搞整村运营,带动村民致富。”潘青青在向我们介绍相见村时回忆起初次到来的场景。“那时的相见村空心化比较严重,基本没有年轻人,很多老房子空置着。”那时,潘青青就立下了盘活相见村的目标。 万事开头难。为了吸引投资商前来,潘青青决定自己先“打样”。她投资改造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并拉着自己来自台湾的丈夫共同经营,夫妻二人充分发挥海归创业的视野优势,将原生态村落生活体验融入民宿经营。民宿开业后,在首个国庆假期就迎来了开门红,仅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 见到潘青青“打样”成功,村民和投资商也逐渐消除了疑虑,从“1000多元一晚的民宿谁来住”的质疑到“相见村真是大变样”的认可,让潘青青信心倍增。此后,在她的经营下,相见村相继引入高品质民宿5家,总投资额超2000万元,带动了2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00余万元。以民宿为突破口,潘青青又积极创办了“茶事服务中心”,推进“共富茶园”建设,助力茶农增收。她还推出“乡野四时计划”,开设“乡野课堂”,以大地为教室,用田埂做课堂,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学习。 在潘青青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相见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翻新自家老宅,不仅激发了村民们的乡土文化自信,更是吸引了一批海归伙伴回到龙岗家乡干事创业。而潘青青也当选为临安区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会长,被聘为临安区“侨亮乡村”创业指导员。 把创业写在大地上,让科技为农村服务 留学加拿大的项路是最新一批在临安乡村创新创业的归国留学青年之一,也是一位“新临安人”。“我学习的专业一直是农学领域,在读书期间就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算是一只扎在土里的‘海龟’。”项路说。 硕士研究生在读的他拉起了一支包括5名博士、3名硕士在内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在临安区太湖源镇创建了灵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走进服务中心,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列大型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灵丰农业要提供的是无人机数字化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服务,帮助打造示范性智慧农场,很多目标群体都是种植大户,所以这样的设备不能少。”项路说,他们同时也提供现代农业培训和农产品助销等服务,灵丰农业的目标是建立浙江省首个农业社会化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体系,成为临安首家开放式现代化农业服务公司。 在项路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提升现代化农业服务能力。他们的项目在2022“青年创客荟”天目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1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在进一步的技术沉淀后,又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公司已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服务农户100余家,改良土地2万余亩,签约农业科研试验田400亩,提供农业无人机、农业创业等培训10余场,惠及学员150余人。 从海滨城市宁波走出的项路,为何在留学归国后选择在临安山乡创业?当问及项路时,他表示,不仅是受到母校浙江农林大学(位于临安)的影响,还被临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而更重要的,是临安的创新创业环境深深打动了他。“无论是大学生创业还是留学生创业,临安区都配套了一揽子非常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政策,还提供各类创业指导、培训等配套服务,可以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这里的创业氛围很好,能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现在,项路还是临安区欧美同学会会员,也被评为2023年度“侨亮乡村”优秀乡创客。 各人各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像潘青青、项路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点亮”乡村的故事,在临安区不胜枚举。他们创新了发展模式,带动了产业发展,推出了共富岗位,促进了百姓增收,推动了基层治理。 临安区侨界公益基金会理事、杭州市优秀侨眷娄敏,开发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和“垄上行”民宿,打造乡愁记忆馆、民俗体验馆,还助力在古民居中建起“侨胞之家”。她在高虹镇3个行政村探索出了一条“市场主营、政府助营、村级合营”的三方共赢的村庄经营新路,被杭州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授予“乡村振兴集体经济消薄增收特别贡献奖”。 板桥镇归国留学人员葛雯(留学澳大利亚)回到家乡创办云彩农业,打响“云彩”禽业品牌,不仅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还推动成立临安区新农人联合会,获杭州市乡村振兴“金犁奖”,她让更多青年相信,农村也有诗和远方。 太阳镇归国留学人员陈小娇(留学韩国)发起组建太阳“梦想+”创业者联盟,整合民族村优质农产品,注册“畲和”品牌,开展农田认领,一年来就实现助农产品销售约300万元,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人数30余人,助力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她还被浙江工商大学聘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创业导师”。 ……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海归怀揣梦想回乡助力,以经营村庄理念建设“村落景区”,以文化积淀打造“诗画临安”,以聚星造月思维经营“特色民宿”,以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他们演绎着各人各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侨亮乡村”故事,他们携乡亲们一起,在乡村振兴中奔向共同富裕。 海归智囊团“把脉问诊”开良方 除了生动的个人案例,临安还有一支海归专家志愿服务团队。2021年,在浙江省侨联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临安工作站揭牌成立,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科技大学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在杭院校的42位青年海归下沉一线,为临安乡村振兴出谋献策。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龙岗镇建立了“之江同心·致公共富基地”,发挥高校海归人才和资源优势,为镇村在产业、文化、信息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为当地居民在医疗、健康、法律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该校蒋立勤教授与龙岗镇玉山村结对,多次带领团队专程走访镇村,调研梅大姐高山生态农场,了解村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为村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邀请村“两委”赴外地考察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以龙岗、昌化为例,就城乡医疗一体化工作开展调研建言。学校社团食安社在龙岗镇玉山村组织“食安进乡村”活动,发放医疗健康宣传资料,开展村民身体素质调查,为村民测量血压、讲解中医常识、提出合理的健康管理建议等,还通过膳食宝塔贴纸小游戏与村民互动,宣传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得到村民们的一致点赞。 浙江工商大学在太阳镇建立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该校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管婧婧及团队,以洪村为例,深入研究临安乡村运营模式,撰写的《小乡村的蝶变:洪村村运营师的资源拼凑魔法》案例,正式收录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临安乡村运营模式的案例在全国MBA培养院校中共享,全国的工商管理硕士生都可以学习临安乡村运营的实践做法。管婧婧团队长期关注临安乡村,与三联村、枫树岭村等村结对,多次来临安对龙门秘境、枫树岭民族村、湍口索面工坊等进行实地调研,致力把大学生劳动教育、专业研究、思政学习融入乡村振兴大舞台,推进校地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浙江工业大学则在昌化镇设立了“致公同心研究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统一战线昌化镇共同富裕教授工作坊”。该校教授朱晓青多次带队赴昌化镇开展“法智援乡”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以人才之力为昌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添智献策。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与当地电商户、民宿主、村民深入交流,认真倾听意见和建议,并开设流动普法课堂,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问题,通过“理论+案例+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乡村振兴带来“法智课”。 海归专家的力量在临安广袤乡村的创新创业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他们为乡村“把脉问诊”、开具良方,共提出5方面66条建议。工作站成立以来,也从原来的专家个人结对方式拓展为团体合作、校地合作,为临安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侨亮乡村”,让“一枝独秀”变成“春色满园” 海归助力乡村振兴之火为何在临安形成燎原之势?归国留学人员为何纷纷选择落地临安?这背后,与临安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的“侨亮乡村”计划息息相关。 临安作为杭州西部的一个山区县(市),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面对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乡村青年人才短缺、中西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挑战,临安区侨联创新性推出“侨亮乡村”计划,从肯定归国留学人员价值、赋能归国留学人员成长、发挥归国留学人员作用三方面着手,通过构建“1135”工作体系让归国留学人员在乡村大受欢迎、大展才华。 计划以“助力产业发展、助力生态保护、助力文明实践”三大行动为路径,引导侨界为乡村振兴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鼓励其积极投资有机农业、乡村民宿、数字乡村等产业。此后,计划又延伸出“侨商侨企、高校专家、侨界社团、台侨界别、金融机构”五大结对模式,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在临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下,“侨亮乡村”计划更是插上“双翼”。补助资金和专项工作经费的设立,让一个个“侨亮乡村”示范点、“乡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选树的“海归创业案例”中,有7人当选为临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成为临安乡村振兴“三支队伍”(乡村书记、“乡村头雁”、乡村CEO)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外,计划还为扶持留学青年回乡创业争取到1亿元银行授信,6位海归联合成立了1000万元的“海创共富基金”,用于投资当地农文旅产业,推出6条特色研学线路,更促成“侨助工坊”意向订单1.7亿元等。同时,临安还在杭州率先成立“爱我中华”侨界志愿者联盟,构建侨界志愿服务网络,培育“双服务”(为侨服务、为社会服务)基地,全力推进为侨服务,使临安侨界特别是留学归国人员的身份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3年来,“侨亮乡村”计划已带动100余名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和640余名大学生、新乡贤回乡创业,吸引侨界助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超1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500余个,每年带动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临安“侨亮乡村”计划的首创,不仅打响了杭州市侨界助力共富的“第一枪”,也拉开了浙江省“千侨帮千村”活动的序幕,更以示范效应激发带动了大学生、新乡贤回归乡村、深耕农村,促进了校地合作、科技力量的下沉,也加快了“万企兴万村”活动的落地生花,形成了“同心助共富”的良好局面。 当问及为什么会萌生“侨亮乡村”计划时,临安区侨联主席帅建筑表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不仅是国家层面提出的重要战略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包括海内外侨胞和留学人员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包括侨联在内的各级机构组织责无旁贷。而他个人也深受临安侨胞家国情怀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触动,尤其被归国留学人员眼中的光与青春梦想所激励,深感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助力。未来,临安侨联将持续深化“侨亮乡村”计划,走深走实侨助共富特色路,吸引和助力更多海内外侨胞、留学人员来临创新创业、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海归青年回乡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他们丰富了乡村业态、推进了文化融合、带动了农民增收;他们让乡村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家门口也变成了诗和远方,让“新农人”成为体面的职业。他们在共富赛道上接力奔跑,演绎着一个个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创新创业故事。就像来隐文创“乡创客”任银所说:“始终觉得中国的农村是民族自信的根,青年回乡不是为了陷入乡村的困囿,而是和乡村一起成长探索,是找到根本、根源和最清醒的自己。”(作者方贵银系临安区侨联秘书长、临安区欧美同学会秘书长。供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9期)
上一篇:凯里=杭州顺利首航! 从此“天堂”杭州到“苗岭明珠”凯里万水千山一线牵
下一篇:欧冠32强分组:皇马VS多特 巴萨VS尤文 拜仁VS巴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