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剧频道,城市文化的荧屏窗口
4
2024 / 12 / 24
近期,“存款特种兵”现象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存款特种兵”即追求高利息的跨城存款者。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广大投资者面临理财焦虑。
那么,投资者当下该如何理解不同理财产品的优劣势,并打理好自己的“钱袋子”?对此,多位业界人士及专家建议投资者要结合自身流动性需求及风险收益目标,根据不同理财产品的属性,综合判断、多元投资。
多元配置:
选择与自身需求匹配的理财
目前,投资者普遍可接触到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保险产品、公募基金、信托产品等。面对众多理财方式,投资者该如何选?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建议,投资者先把支出进行合理分类,包括日常消费、应急储备、长期投资等,再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来实现每个细项目标,以进行合理的财富规划。选择金融工具时,要结合流动性需求以及风险收益目标综合判断、多元投资,不盲目跟风,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产品。
具体看,明明表示,如果追求保本,同时短期内不会使用资金,可投资银行定期存款或保险年金等;如果能接受一定的折损风险,但追求低波动以及高于存款的收益,可以投资固收类银行理财、债券型基金或低风险信托产品。其中,流动性需求更高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货币基金或者现金理财;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希望以较大的风险博取更高收益,则可以投资权益类基金。
投资者也要了解不同理财产品的主要优缺点。在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看来,银行存款安全性最高,但当前存在“降息”压力;银行理财流动性较强,但收益率随资本市场产生波动;保险产品安全性高,但流动性一般;公募基金产品购买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好,但费用相对银行理财较高;信托产品具有债务隔离功能且收益率相对较高,但投资起点较高。
在了解了不同理财产品的属性后,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建议,投资者应基于自身投资能力、风险偏好、可投资资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并合理分配资产配置比例。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补充说,多元化配置资产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但对投资者金融知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投资者也要加强对理财知识的学习。
银行理财:
不迷信历史高收益率
除总体投资策略之外,专家还对不同理财产品提出针对性建议。
银行理财是投资者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高达27.65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今年以来,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存款“搬家”到银行理财的现象较为显著,如何配置银行理财备受关注。
多位专家表示,自2022年开始,银行理财净值化后,不再承诺保底收益,有可能会亏损,这是近两年银行理财市场的最大变化,也是投资者需要首要了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选择与自身风险容忍度相匹配的产品,并选择投资能力较强的理财机构。
陈雳对记者表示,净值化后银行理财收益率变化与债市、股市波动等诸多因素有关,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时,要做到不迷信历史高收益率,不盲目投资,选择正规机构。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债市走牛,固收类银行理财收益率表现亮眼,投资者较为关注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走势。对此,明明提醒投资者,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达到了相对低位,未来一段时间预计维持震荡,信用利差的挖掘空间也显著降低。因此,后续新发理财可能难以维持上半年的高收益率。
保险产品:
要认识到低流动性特征
存款“降息”背景下,普通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万能险等具有保底收益特征的保险产品也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
一方面,部分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仍达3.5%,高于不少银行的五年期定存利率;另一方面,保险还具有其他理财产品所不具备的保险保障功能。在这两大优势加持下,寿险保费增速较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份单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长25%。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预定利率较高的储蓄类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间普遍为5年及以上,甚至长达数十年,这也意味着该类产品的流动性较低,投资者在投保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特征。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记者表示,如果投资者对保险产品的长期性预计不足,一旦面临现金流紧张,则需要提前退保,这会造成“本金”损失。以市面上一款5年缴、每年缴5万元的保险为例,若在第三个保单年度退保,则前2年所缴的10万元只会退回不到3万元,投保人“本金”损失惨重。
“消费者对保险的保障需求可概括为五个字:生、老、病、死、残。因此,要针对性地买保险。”徐昱琛表示,购买保险可以概括为三大原则:先需求后产品、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
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也建议投资者,购买保险首先要看自己对保险产品本身的需求,而不能因存款利率下行及部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即将下调就跟风投保。在需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家庭结构、风险结构合理搭配购买。
此外,就近期市面上热销的预定利率为3.5%的寿险产品,一家上市保险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类产品最近比较火,能兼顾理财与保障,投资者可以投保,以赶上高预定利率的“末班车”,但需要充分了解其资金占用期限,评估好自己的现金流。
公募基金:
权益型产品性价比相对较高
除上述两类理财方式之外,公募基金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一类理财。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27.7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产品具有公开、平等、品种多、易获取、流动性好、监管严格等优势,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
池云飞建议,从长期配置的角度看,当前权益资产的性价比高于债券,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组合配置上仍以权益型基金产品或混合型基金产品为主;对于风险承受力较低的投资者,建议以低风险、低波动的固收基金产品为主。
池云飞解释称,中长期看,权益型产品有望带来更为丰厚的收益,不过短期内结构性行情和波动可能仍会持续。固收类产品低波动、低风险特征更有利于带来稳健的收益。混合型基金会在大类资产层面做配置,风险和收益介于权益型和固收型产品之间,属于不错的中间选项。
明明则建议,投资者应该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适度分散投资,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于某一产品或行业;控制交易频率,避免支付过多的申购费、赎回费等,在无形中降低了收益率。
信托产品:
首要选择优质机构
近年来,信托产品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院长邢成对记者表示,在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产品和其他理财无实质性区别,但也有不同之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信托理财相关法律更为完善、明确;二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更强,比如其拥有风险隔离的作用;三是投资方式更加灵活。
尽管有诸多优势,但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的现象,挫伤了投资者信心。对此,邢成表示,目前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既包括普通投资人,也包括高净值和超高净值投资人,总体看,信托产品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履约兑付率高,风险可控。
基于上述分析,邢成建议,对于初涉信托理财的投资者,配置信托资产可占总资产的20%-30%,而对信托较为熟悉的投资者可以稍微增配。首先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选择信托机构的重要性要高于选择信托产品,要选择口碑良好、资本实力强、投资能力优秀的信托机构。挑选优质信托机构可参考如下指标:一看控股股东;二看监管评级、分类;三看有没有涉诉案件或处罚记录;四看财务数据,包括营收、利润等。其次,要重点关注信托产品的底层投资资产或项目,再者,要关注预期收益率。
从具体产品来看,百瑞信托郑州财富管理一部总监王伟对记者表示,信托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对于传统非标固收信托,投资者可适度投资。对于标品信托,投资者可以尝试从现金管理类和固收定开类着手,逐步加深了解和增加配置比例。
继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后,其余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2022年至今,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轮集体调降,均是由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展望后续,分析人士认为,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银行跟降
7月29日,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跟进调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至0.1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3个月、6个月、1年期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3年期、5年期普遍下调20个基点。
由于此前各家股份制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有所差异,此次下调后,利率也有所不同。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优化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管理,存款“降息”通道打开。此后,全国性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以及2024年7月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地方银行跟随“降息”。
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正成为存款“降息”的常规节奏。此轮存款挂牌利率仍由国有银行领衔,7月25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5—20个基点之间。一天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最高达到30个基点。
此轮调整后,18家全国性银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保持一致,但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股份制银行则普遍高于国有银行5—20个基点。
随着全国性银行陆续调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分析人士认为,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将会是大概率事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参考此前调整经验,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决定机制,存款利率与LPR利率挂钩,跟随LPR利率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是全行业要做的事,地方银行也不例外。”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内在动力是稳定净息差,鉴于全行业均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地方银行也有较强的动力同步调降存款利率。因此,地方银行跟进调降存款利率是大概率事件。
存款“搬家”
2022年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主要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市场普遍认为,此轮存款“降息”与LPR下降紧密相关。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组合拳落地,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调整为1.7%;同时将1年期、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3.85%。
存款“降息”紧跟贷款“降息”是银行缓解息差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继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7%,达到1.69%后,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
“假设定期存款均执行挂牌利率,测算本轮降息将压降样本银行负债成本约6个基点,息差改善约5.6个基点。”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基于2023年年报披露的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规模,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6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测算本轮存款降息的影响,国有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6.2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7个基点;股份制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5.4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3个基点;城商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5.7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9个基点;农商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7.2个基点、净息差改善6.9个基点。国有银行和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其负债成本下降和息差改善幅度或更为明显。
存款利率的陆续下调或将加剧存款“搬家”现象,资金预计更多流入消费和投资市场。温彬指出,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一方面源于2023年几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使得理财相较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提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源于“手工补息”叫停等监管调整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从产品流向来看,存款资金或主要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存款规模与现金管理类规模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多数情况下,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会推高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同时,随着“手工补息”叫停影响基本结束,现金管理类理财净值已逐步企稳回升。
“存款利率下降后,必然会加剧存款搬家现象,导致部分存款向货币基金、理财、债券基金等产品转移。”薛洪言建议,对于地方银行而言,仍可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承接部分全国性银行外溢的存款,确保存款规模的基本稳定。对于居民而言,如果认定了只买存款,最好趁降息全面铺开之前尽早锁定仍具有利率优势的存款产品,为长远计,应逐步进行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取更好的收益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继、后,其余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2022年至今,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轮集体调降,均是由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展望后续,分析人士认为,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银行跟降
7月29日,、、、、、、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跟进调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至0.1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3个月、6个月、1年期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3年期、5年期普遍下调20个基点。
由于此前各家股份制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有所差异,此次下调后,利率也有所不同。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优化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管理,存款“降息”通道打开。此后,全国性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以及2024年7月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地方银行跟随“降息”。
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正成为存款“降息”的常规节奏。此轮存款挂牌利率仍由国有银行领衔,7月25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5—20个基点之间。一天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最高达到30个基点。
此轮调整后,18家全国性银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保持一致,但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股份制银行则普遍高于国有银行5—20个基点。
随着全国性银行陆续调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分析人士认为,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将会是大概率事件。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参考此前调整经验,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决定机制,存款利率与LPR利率挂钩,跟随LPR利率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是全行业要做的事,地方银行也不例外。”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内在动力是稳定净息差,鉴于全行业均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地方银行也有较强的动力同步调降存款利率。因此,地方银行跟进调降存款利率是大概率事件。
存款“搬家”
2022年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主要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市场普遍认为,此轮存款“降息”与LPR下降紧密相关。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组合拳落地,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调整为1.7%;同时将1年期、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3.85%。
存款“降息”紧跟贷款“降息”是银行缓解息差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继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7%,达到1.69%后,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
“假设定期存款均执行挂牌利率,测算本轮降息将压降样本银行负债成本约6个基点,息差改善约5.6个基点。”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基于2023年年报披露的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规模,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6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测算本轮存款降息的影响,国有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6.2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7个基点;股份制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5.4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3个基点;城商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5.7个基点、净息差改善5.9个基点;农商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7.2个基点、净息差改善6.9个基点。国有银行和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其负债成本下降和息差改善幅度或更为明显。
存款利率的陆续下调或将加剧存款“搬家”现象,资金预计更多流入消费和投资市场。温彬指出,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一方面源于2023年几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使得理财相较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提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源于“手工补息”叫停等监管调整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从产品流向来看,存款资金或主要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存款规模与现金管理类规模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多数情况下,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会推高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同时,随着“手工补息”叫停影响基本结束,现金管理类理财净值已逐步企稳回升。
“存款利率下降后,必然会加剧存款搬家现象,导致部分存款向货币基金、理财、债券基金等产品转移。”薛洪言建议,对于地方银行而言,仍可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承接部分全国性银行外溢的存款,确保存款规模的基本稳定。对于居民而言,如果认定了只买存款,最好趁降息全面铺开之前尽早锁定仍具有利率优势的存款产品,为长远计,应逐步进行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取更好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