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剧频道,城市文化的荧屏窗口
4
2024 / 12 / 24
比利时位于西欧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和北约总部所在地,更被称为“欧洲首都”。在比利时近五万华人中,《华商时报》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目前比利时华文媒体中创刊最早的报纸。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海外教学实践团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期间,有幸采访到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资深媒体人罗玉宏,他的夫人姚伟女士担任《华商时报》主编,这对媒体人夫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经营《华商时报》已经22年了。
《华商时报》:让海外华人听见祖国的声音
7月17日,在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华商时报》办公室,实践团队成员采访了社长罗玉宏。在一旁的主编姚伟非常低调,幽默地笑着说:“我们家抛头露面的都是社长,让他说吧”。听罗社长讲述《华商时报》一路走来的历程,能感觉到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从他从容的谈吐和举止中,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细腻、温和、儒雅。主编姚伟办公桌上方的墙壁上,则有一幅中国山水画。
△《华商时报》主编姚伟办公室里的中国山水画
△ 罗玉宏夫妇在布鲁塞尔广场白天鹅咖啡馆前留影
(马克思就是在这家咖啡馆里写出《共产党宣言》)
《华商时报》创刊于1997年5月1日,是目前比利时华文媒体中最早创办的,在整个欧洲也是比较早的一家,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华文媒体,背后没有大公司或者资本方做支撑,是纯媒体运营的。1997年,当时办报条件非常艰苦,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资讯也比较少。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互联网、自媒体这么发达,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祖国的新闻和动态。来自祖国的信息资讯非常少,当地华人很想听一听来自祖国的声音,于是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传递华人声音的《华商时报》就应运而生了。
《华商时报》以“欧洲视野、中华情怀、真实公信、主流权威”的媒体理念,为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华人提供优质内容与服务。创刊22年,架起了中欧交流桥梁,成为宣传中国成就、弘扬中华文化、传播资讯信息的平台,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读者。
帮助华人融入当地,也让比利时了解中国
及时宣传中国建设成就,反映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最新情况,是《华商时报》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每期都有“中国透视”“中国经济”“微博中国”等专版,通过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把来自中国的乡情及时传递给旅比侨胞。同时,注重弘扬中国文化,为华人华侨提供学习、使用中文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召开之际,《华商时报》两次和中国的中央媒体合作,开辟网站专栏和报纸专版,及时报道大会盛况和会议精神。一位来自浙江青田、旅居比利时40年的老华侨说,《华商时报》是自己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一扇窗口。
△ 《华商时报》外景
《华商时报》曾独家专访过时任比利时副首相兼劳工部长昂克琳、联邦参议长德戴克尔、内政部长安东尼杜肯、欧洲事务部长西蒙尼、法语自由党主席、联邦议员、布鲁塞尔大区议员等比利时政要,为华人华侨社会与当地主流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桥梁。布鲁塞尔斯加贝克区议员陈安琪三次竞选市议员,四次竞选布鲁塞尔大区议员和联邦议会议员,每一次《华商时报》都对她作独家专访和大量宣传,呼吁华人团结起来支持她代表旅比华人参政议政,陈安琪不负众望,成为比利时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市议员,并两次连任。
作为一份独立媒体,《华商时报》势必要考虑到经济收益。难能可贵的是,在事关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上,《华商时报》一直毫不含糊地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立场和原则,坚守自己的办报宗旨,受到了广大华人华侨的赞扬。
△ 罗玉宏夫妇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中)合影
《华商时报》在旅比华侨华人社会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功能,汇聚了大量的商业资讯、生意转让及招聘求职信息。而在促进建设和谐侨社方面,《华商时报》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华商时报》及时、全面、公正地报道比利时华人社团的活动,贴近华人生活,反映华人心声。《华商时报》不仅帮助比利时华侨华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成为当地人了解华人社会的窗口。除了华人读者,还有许多学习中文的比利时人把《华商时报》当做最实用的中文教材,通过报纸了解比利时华人的情况,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不惧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营生存
在欧洲,这样的艰辛一方面来自各个国家格局的限制,一份媒体不可能办的很大,传媒行业开放,门槛低,竞争激烈。除了经营上的困难和压力,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新闻来源也是个困难。罗玉宏回忆道,“当时香港《星岛日报》《苹果日报》这些大报,一期都有一百多版。我们当时就订了这两份报纸,邮寄过来,摘一些新闻,然后改写编辑。当时中国新闻的来源就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资讯来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方面。目前《华商时报》与中新社、新华社、《新民晚报》等媒体有正式的合作协议,可以得到较多新闻资讯,比以前要方便很多,丰富很多。”
《华商时报》作为一份独立经营的媒体,一直以来运转良好,是欧洲华文媒体中为数不多的能够靠媒体经营生存的纯媒体公司。在比利时的中资公司海南航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当地的知名公司如比利时最大钻石零售公司、折扣村、西联汇款,一些知名律师行,以及土耳其航空、芬兰航空、德国航空等,都是和《华商时报》有过长期合作的广告客户。当然,《华商时报》多年来更是积累了大量忠实的小型广告客户,员工招聘、商店转让等分类广告信息,既服务了华人,又为报纸创造了良好效益。
传统纸媒做新媒体,从专业性、公信力、品牌的影响力上来说,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华商时报》有着非常好的品牌形象,罗玉宏与姚伟都是传统媒体出身,有着媒体人的特质,内容质量高,不当“标题党”,踏踏实实服务读者。“我们提供的新闻内容,受众是比较认可的,这两年,我们在新媒体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手机版电脑版不断提高不断改进,但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纸媒,受众需要有深度的东西。但如今媒体经营、受众情况、传播力度都受到大众阅读习惯的影响,大众阅读习惯改变,我们无法扭转,不可能跟趋势作对。但我们会坚守,不会放弃,我们只能把这份报纸办得更好,不辜负这么多年陪伴我们的读者们。”
坚守初心:22年办报生涯获赞许
罗玉宏22年坚守初心,赢得了朋友们的赞许,也得到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中国侨务部门和比利时华人社团的肯定。他目前担任北京市侨联海外委员、浙江省侨联海外委员、全球商报联盟副理事长以及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比利时中华商会等近十个社团、商会的顾问。
△2017年6月,罗玉宏采访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二次中欧工商峰会
罗玉宏在比利时作为华侨华人代表先后两次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多次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的接见。中国中央级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先后数十次采访报道过罗玉宏和《华商时报》。
比利时当地主流媒体也多次报道过罗玉宏,其中,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在2010年8月25日用半版的篇幅刊登了对罗玉宏的专访,称赞“《华商时报》让旅比华人了解了更多比利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布鲁塞尔荷兰语电视台两次播出对罗玉宏的专访。
寄语新传学子
2018年,比利时《华商时报》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海外教学实践基地,罗玉宏社长也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海外教学实践导师。同时罗玉宏也帮助促成了中国传媒大学与他的母校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诸多合作。
△ 新闻传播学部与比利时《华商时报》签约
对于同学们,罗社长也有一些寄语:“选择传媒行业,尤其是成为一名记者,需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心理准备。我经常与媒体界同仁交流,深知现在做记者比以前辛苦很多。多年前当记者可能是这样:你当天上午去采访,下午回来慢悠悠写稿,第二天发稿都已经算是很及时了。而现在当记者,你下午三点钟做一场采访,恨不得三点半甚至三点十分就发出去,而且在这样融媒体的时代,对记者和编辑提出的要求更高,压力特别大,一定要锤炼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本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是非常辛苦的,要想做好这个职业一定要有情怀,有媒体人的情怀是最重要的,你一定要热爱这个职业。”
编辑人:19级广播电视学陈涵瑞 19网媒李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