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教你学理财(小暑大暑哪个更热?来自古代人的避暑攻略,比吹空调好多了)

傅月 13 2024-12-04 03:09:14

所有人都知道:投资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认为投资很容易的那部分人要么死去了,要么在死去的路上。

但到底有多复杂?要不要智商过200,啃书三千本,经济学、财务学、数学样样精通?要不要情商也贼高,贪婪、恐惧这些人类固有的天性都能有效克服,接近圣人一样才去做投资?

貌似也不是。

因为很多文凭不高,性格也有明显缺陷的人,投资照样做得很好——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会让自己显得有多聪明,甚至刻意不让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而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用最简单最笨的办法:也就是用常识去做投资。

下面,我用几条经典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来把一些看似高深的投资方法解释清楚。

1、国王与三个仆人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在股市尤为明显:会赚钱的上市公司更加会赚钱,曾经出事的公司会出更多事;会赚钱的股民也更加会赚钱。

所以你买股票就得选会赚钱的公司买;你炒股就得跟着真正赚了钱的高手学习怎么炒;绝对不能跟口头头头是道,却没赚到钱的网虫,或者跟着股评家瞎炒。

2、老和尚与股票

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是个佛法高深的主持。庙在山上,山下不远有一个证券公司,两边遥遥相对。一天,庙里来了许多炒股的香客,在菩萨面前烧了许多香,苦苦哀求,要菩萨保佑他们脱离苦海。

老和尚心善,问是怎么回事。

香客们说,股票大跌,我们深度套牢,赔进了许多钱,不知怎么才能脱离苦海。老和尚心想股票真是个坏东西,害了这么多人,我佛慈悲,以救人为怀,快把那些人救出来吧。

于是他就倾庙中所有的香火钱,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出来解救众生,慷慨地接入了所有散户卖出的一切筹码,买进股票。结果接入后,股市大涨了起来。

好多日子过去了,香客们又来庙中烧香,一个个都情绪激动,眼里放出狼一般的光亮,求股票快涨多涨,还有的人抱怨自己买不到股票。

老和尚不明白了,怎么股票又成了好东西了?既然善男信女都要股票,那普度众生,卖给他们吧。于是来到股票市场,把所有股票都卖个精光,其后股市大跌.

几个来回,老和尚赚了很多钱,大家纷纷向老和尚讨教炒股秘诀。老和尚说:“哪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无欲无求,抱着一颗善心而已!

真正聪明的投资者,以逸待劳;而貌似聪明的投资者,却劳而无功。两者之间的技术并不一定差多少,但是心态之差,却会造成结果的霄壤之别。

财富就是这样一种怪东西,你费尽心机,甚至卑躬屈膝追逐,反而所获寥寥。淡然平和处之,反而滚滚而来。说到底,财与德才是配对的。德不配位,拥财万贯也会失去。

3、经济学家与GDP

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打赌,甲经济学家对乙经济学家说:如果你能吃掉一滩狗屎,我就给你10万元。乙经济学家经不起100万元的诱惑,就真的吃了一滩狗屎,甲只好给了乙100万元。

过了一会儿,乙觉得吃了一滩狗屎很恶心,就对甲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也吃一滩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元。甲很心疼那100万元,就也吃了一滩狗屎,于是乙便把100万元退给了甲。

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觉得不对味,就对甲经济学家说:我们两个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无端一个人吃了一滩狗屎。甲经济学家想了一会儿说:但是在我们的交换过程中,创造了200万元的GDP。

这就是GDP是如何形成的!所以,做投资千万不要盯GDP,它和微观企业利润基本无关。在中国,没有某某某完不成的经济任务。你不是某某某,你只是一个为稻粱谋的小投资者。

4、商人买猴子

从前有一个到处都是猴子的地方,有一天,一名男子出现并向村民宣布,他将以每只100元的价钱购买猴子。

村民们开始走进森林开始抓猴子,猴子数量于是开始减少,村民们越来越难抓到,因此他们不再热衷了。这名男子随后宣布,他将出价每只猴子200元,这又让村民们们重新开始努力抓猴子:这个故事如此循环,后来这名男子提高价格到每只300元甚至500元,直到山里已基本没有猴子可抓。

然后从这时候他离开了,去城里办一些事务,改由他的助理代表他继续从事购买猴子的业务。这名男子离开后,助理告诉村民,瞧瞧这名男子购买在大笼子里的这些猴子,我每只用300元卖给你们,等这名男子从城里回来,你们可以将它们以每只500元卖给他。

村民们欣喜若狂,汇集了所有的积蓄,购买了全部的猴子。从此之后村民们再也没有见到这名男子和他的助理了,于是村子里又再次变成到处都是猴子的地方,直到很久之后,另一名男子出现了……

5、受骗的牧人

从前,有个牧人牵着一只山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赶集。三个骗子知道了,想去骗他。第一个骗子乘牧人骑在驴背上打瞌睡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牧人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骗子走过来,热情地问他找什么。牧人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

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牧人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没了踪影。牧人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

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牧人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那人告诉牧人:他带着两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在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警惕把袋子掉水里了。牧人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泳,如果牧人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牧人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但这里可能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充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光着身子两手空空地从水里爬上来时,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

大意、轻信、贪婪,这几乎是投资失败的所有原因。

6、求救的神父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7、烧饼的故事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

总之:投资的终究意图是保证家人日子质量,且财物完成保值增值。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理财即是挣钱”,“理财即是投资”等,因为,理财不是投机取巧,理财是在资金安全保证的状况下让财富增值,投资是积累经验,将自己的积蓄掷出,为的就是收益。

当然,投资有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投资的过程中多积累经验。也有人经常在为家庭进行财富体检时,对家庭的财务稀里糊涂,不晓得家庭的危险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以至于投资盲目。

关于这样状况,“勤记账”是最佳的办法。薪酬涨幅赶不上CPI涨幅,钱存银行只会让财富缩水,所以合理进行投资,让财物取得增值是很有必要的。尽管现在市场上理财产品数量增多,但面对的危险更大了。主张要对家庭的财务状况及危险承受能力搞清楚,然后选对合适的理财产品。

稳妥是对未来做的一种提早保证,是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妥能在家庭出现意外时,仍有一笔资金或收益加添缺口,下降家庭因意外事件致使出入失衡的状况。

理财贯穿人的一生,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平时能够多看一些财经报纸,易懂的理财书本,多看财经新闻,国家政策,多和有经历的成功理财人士多沟通,学习他们的理财经历,从而来逐渐增加投资理财常识。

责任编辑:

小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7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105度,就到了小暑节气了。关于小暑的气候,《七十二候集解》里是这么说的: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大概的意思就是,过了小暑,凉风已经远去,天地间刮得都是“温风”;蟋蟀还在洞里面壁,雏鹰已经开始练习飞翔。当然,对咱们大多数人来说,小暑的天气没有那么复杂,无非就是一个字:热!

不过说到这个热字,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了,二十四节气里,小暑后面不是还有个大暑吗?小暑和大暑,到底哪个更热呢?从字面来看,似乎大暑肯定比小暑热,但实际的情况,还真未必如此!

一、小暑大暑哪个热?

小暑大暑哪个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引用了《说文》里的一句话,对于小暑是这么解释的:“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就字面的意思来说,似乎是从小暑开始,天气就开始热起来了,到大暑则达到最热的时候。所以民间也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

炎炎烈日

然而,古人的这些经验之谈其实未必准确。要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以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为基础,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律。如果将视野放宽到整个中国,那情况其实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尤其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实际上气温和相应的规律都是有一些变化的。著名的宋英杰老师,在他的《二十四节气志》里,提供了这么一组数据,统计了1981-2010年,小暑期间(7月7日)和大暑期间(7月22日-8月6日)全国以及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

宋英杰老师和他的《二十四节气志》

以全国来说,在统计周期内,小暑期间全国平均气温为24.9度,大暑为25.1度,这么看来似乎大暑要更热一点,但区别也不太大。但具体到地方就又不一样,比如北京地区,小暑的平均最高温度是31.4度,大暑为31.2度;而南京地区,小暑的平均最高温度是32.1度,大暑是33.2度。可见北京地区小暑要略胜一筹,而南京地区大暑则完胜小暑。

小暑

所以说,如果从全国的天气情况来看,那大暑确实很大,可小暑……其实也不算小了,二者算是个“没大没小”的关系吧。

二、诗画里的古人避暑良方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每年的这个季节,基本上就是“无空调,毋宁死”的节奏了。家里小孩的幼儿园老师这周给布置了作业,让完成《夏天乘凉好方法》圆圈图,孩子回家指着空调一脸茫然。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三伏天就不活了吗?显然不是这样。传世的古诗古画里,其实就留着不少古代人消夏避暑的方法呢。

《明词汇编》里有这么一首: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盛夏的漫长白天怎么过呢?焚香煮茗自带一股静气,再捧上个西瓜,如果是在井水里冰过的,那也是挺美的事儿吧。说起来,这西瓜确实是古代的消暑神器。西瓜在咱们国家的历史也挺长的了,最早在汉代的壁画里就出现过西瓜的形象。而夏天,也正是西瓜大规模上市的日子。记得小时候过夏天,家中都是以麻袋储备西瓜,几毛钱一斤。不过这几年西瓜也是越来也贵,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感慨“西瓜自由”什么的。

西瓜是消暑神器

除了吃瓜,更直接的降温那还得是用到冰块了。清代乔远炳有一首《夏日》,里面有这么两句: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炎炎夏日,往凉席上一躺,看着满院繁花,吃着冰镇的水果,再来杯小酒,这夏日也不是那么的难熬么。其实在我国古代,冬季的时候储存冰块,留待夏季的时候使用,这是有悠久历史的。早在先秦时期,宫廷里就有一种叫做冰鉴的东西,用来盛放冰块,给食物饮品降温,可以说是古代的冰箱了。当然冰块要在冬天的时候凿出来放到冰室里,所以《诗经》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句子。

冰鉴

当然,最早的时候呢,夏日里用冰那是贵族的专属,盛夏赐冰还被认为是帝王礼遇臣子的做法。不过到了稍晚近的时候,这些东西已经普及到了民间。在明清繁华的市井中,盛夏时节也有加冰的冷饮出售,价格并不太高,一般市民家庭的孩子,也能来上一碗了。

除了这些物理降温的方法之外,其实对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化人来说,更强调的可能还是个心境的问题。大诗人陆游在《夏日》一诗里就有这么两句:

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

空斋一榻翛然卧,闲看衣篝起篆香。

所谓心静自然凉,大抵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除了这些诗词,传世的古画里,也给我们留下了古人消夏更直观的画面。比如这幅宋代的《槐荫消夏图》。画中人谈胸露背卧于榻上,身后一面大屏风,旁边小几上放着书卷香炉,也是挺惬意的形象。

《槐荫消夏图》局部

其实早年间这种消夏的方式也是挺流行的,盛夏的晚上,老少爷们光着膀子在路边树荫下纳凉,隐隐还有些古意。可如今,这种行为被冠以“膀爷”的蔑称,被视为“不文明行为”。这个咱必须说两句。一个城市,是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城市,而不仅仅是所谓“精英阶层”的城市。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本来挺正常,只要不违法,大可以相安无事。但一个阶层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动用国家公器,去强令另一个阶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连这点包容心都没有的城市,到底是谁不文明呢?

文史君说

虽说小暑大暑哪个更暑尚有争议,但总归小暑一过,盛夏就要来了。今天的人除了拼命吹空调、吃冷饮,似乎对防暑降温也没什么更好地办法。但看看古人,除了物理的降温方式之外,似乎更强调一种心境的平和。在今天这种日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强求我们像古人一样慢下来、静下来,甚至躺下来,似乎也不现实。不过炎炎夏日里,还是适当的缓一缓吧,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参考文献:

[1]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2]邱炳军:《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上一篇:蓟县上汽大通g10后侧围内饰板怎么样
下一篇:第一财经周刊 介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