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总谈论队魂,那到底什么人才能算得上队魂
?
是挽狂澜于既倒的盖世英雄?是“一人一城”的至臻故事?还是默默耕耘的低调领袖?好像都是,但,也好像都差点什么。
队魂,“魂”这个字几乎浓缩了这个集体的全部力量,也承载和彰显着一群人的信念。队魂是精神,是信仰,是一支球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寄托。
《全民冠军足球》推出的一系列队魂卡牌,我们不妨从这些球员的故事中理解和领悟队魂。
“比博格坎普更好的10号”
芬兰
,拉赫蒂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国度,这个世界知名的冰雪运动之乡,甚至连冷峻凛冽的音乐在民众中的热度都要高于足球,然而正是在这片冰冻的土壤中,诞生了一个曾在足坛掷地有声的绝对巨星。
利特马宁
。
猜猜哪位是利特马宁?
出身于足球家庭的他,耳濡目染中身体里早就浸透了关于足球的一切——尽管他的课余时间基本都被冰球
霸占——如果顺应潮流的话,也许芬兰
足球史上就不会出现“冰刀”这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父亲是芬兰前国脚
,母亲则效力于当地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利特马宁
早早便习惯了教练般的审视目光。
当地球队LahdenReipas
为小利特马宁
提供了“撒欢”的地方,那是父亲曾经效力过的球队。说来争气,凭借与青涩面孔完全不搭边的成熟球风,利特马宁很快立足,并开始在芬甲
赛场上呼风唤雨。
在这里他锋芒毕露,荣膺芬兰足球先生
以及得到国家队
征召的履历羡煞同龄人。顺理成章,利特马宁
得到国内豪门赫尔辛基
的垂青,在这里只停留了一个赛季,未能帮助球队卫冕冠军让他也受到一些质疑。
明眼人可见,27场16球
的效率绝对高效,所以当效力的球队更换为名不见经传的MYPA
,利特马宁
与主帅坎普曼
合作,师徒合力用一座芬兰杯
打破传统秩序,他也在恩师的运作下漂洋过海,加盟了阿贾克斯
“年轻人就该去阿贾克斯”
,这是坎普曼
的建议。时任主帅范加尔
决定给年轻的利特马宁
一次机会,他们谈理想、拉家常,双方很快一拍即合。当时经济情况并不算好的阿贾克斯
用极低的价格便说服MYPA
放人,范加尔
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用攻势足球赢得了一切,包括利特马宁。”
之后的时间里,利特马宁
过得就如同爽文男主一样——如麻的进球,大大小小的冠军,荷甲金靴
,欧冠金靴
,金球奖
——弗兰克·德波尔
有言:“博格坎普
在阿贾克斯
的履历固然精彩,但我们最好的10号
是利特马宁
。”
“没有范加尔
,就没有利特马宁
”,这是利特马宁自己所说的。所以当荷兰人接受巴萨
帅位起,利特马宁
就成为第一个跟从者,为此,他甚至拒绝了19家
俱乐部的报价,19家。
登陆诺坎普
时候,利特马宁
的名头很是响亮,然而尽管如此,伤病缠身让他在星光熠熠的巴萨
逐渐边缘化。
曾效力巴萨
的西芒
曾经说过:“那时候一边是菲戈
,另一边是里瓦尔多
,我不知道该把球往哪边分。”尽管有多达5名
前阿贾克斯队友在,利特马宁
还是迟迟无法融入球队,以至于恩师范加尔
最后的耐心也消耗殆尽:“记住这里是西甲
,你不能总以为还在阿贾克斯
范加尔
下课后,利特马宁
进一步失宠,不仅10号球衣被剥夺,甚至连出场时间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诺坎普
,终究只是他的乌托邦。
要感谢多年戎马积累下的名声,利物浦
愿意签下他,主帅霍利尔
也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这是利物浦队史最伟大的签约之一。”在欧文
、赫斯基
的常规配置下,利特马宁甘愿接受替补的角色,如同“边角料”一般的37号球衣多少也有点扎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特马宁
的英伦之行依然蛇尾,但在这里拿走6座
奖杯的经历,怎么说也不至于太糟。
回到阿贾克斯
,这里的人们依然热情,甚至比离开时更热情,更有死忠甚至在见面胡上露出利特马宁
的头像纹身——他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们也视他为亲生兄弟——他用流利的荷兰语和大家侃侃而谈,他迫切亲吻胸前的队徽。
但情怀终究只是情怀,当实力不足以支撑起它,他们性格迥异,他们都是队魂!那些凭时间赢得的记忆,除了被封存,就是被模糊。
愈发严重的玻璃属性让利特马宁
迷茫,他不再执着于追求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切,甚至不介意“流浪者”的身份继续维护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拉赫蒂、罗斯托克、马尔默、富勒姆、赫尔辛基HJK
都留下过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身影。2012年,41岁的利特马宁
才选择退役。
时至今日,利特马宁
依然有着极高的人气,被芬兰球迷尊称为“国王”或“上帝”的他,仍是这个国度最具代表性的足球名片。
略显“土气”的灵魂
绝不精致但又绝对典型的英伦面孔,朴实无华的踢球风格,甚至庆祝动作都难掩工业城市特有的“土气”,这便是阿兰·希勒
,一个风格自始而终的球员。
就像克莱枫丹
之于法国
,阿贾克斯
之于荷兰
,拉玛西亚
和卡斯迪亚
之于西班牙
一样,南安普顿
的青训对英格兰
来说意义非凡,从这里走出的国脚数不胜数,阿兰·希勒
便是其中最亮眼,也最朴实的一位。
与那些从小便在街头踢球的孩子一样,这位钣金工人之子在街区不断练习过人,对墙壁练习射门,从校队踢到当地业余球队沃尔森德男孩
,终于被南安普顿
球探发现。用阿兰·希勒
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段时间成就了我。”
面对来自纽卡
、曼城
和西布朗
抛来的橄榄枝,朴实的希勒
知恩图报,选择与圣徒
签订合同。经历一段时间的青年队
磨炼后,17岁的希勒
改踢中锋
,也得到了代表一线队出场的宝贵机会。
也在与阿森纳
的比赛中大演帽子戏法,也成为顶级联赛最年轻的戴帽球员。尽管如此,南安普顿
还是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的给希勒
上场机会,他也在不断增长的出场时间里一步步赢得属于自己的空间——英格兰U21
,英格兰成年队,所有都按照一个既定的程序稳步运行。
年少成名为希勒
赢得了很多关注,南安普顿
“待价而沽”的经营理念下,希勒加盟了布莱克本
。钢铁大王杰克·沃克
卖掉自己的资本后,成功收购了布莱克本,也让长期浑浑噩噩的球队一下子进入了快车道。在布莱克本,尽管阿兰·希勒
曾经历重伤,但球风简约高效的他只要回到球场,就依然能重新成为大杀四方的禁区机器。英超冠军、联赛金靴接踵而至,希勒
与萨顿
的初代SAS
组合也令对手闻风丧胆。
高峰过后必定是低谷,随着球队成绩的下滑,阿兰·希勒
的数据也有明显回落。1995-96赛季,当筋疲力尽,最终只随球队拿到英超第7
的名次,希勒也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曼联、皇马、利物浦、阿森纳、尤文、国米
……追求者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最终希勒
却来到了家乡球队,纽卡斯尔联
。充满雄心的喜鹊军团
虽然已经找来莱斯·费迪南德
,但球队依旧缺乏一个稳定的得分点,球队也曾在联赛领先10分的情况下被曼联
逆转,毫无疑问,土生土长的进球机器阿兰·希勒
,他便是最佳答案。
在泰恩河畔,希勒
延续了持续不断地进球,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诠释怎样才算是当时世界足坛身价第一人。联赛金靴、PFA最佳
,每一座奖杯都在诉说希勒有多优秀。但希勒有多闪耀,同时也就有多遗憾,个人荣誉拿到手软的他始终没法给球队带来哪怕任何一座冠军奖杯,倒是几次“冠军背景板”的表现令人扼腕。
1970出生的他,在世纪之交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考验:伤病。饶是如此,阿兰·希勒
仍然能表现出其他所有人无法代替的作用,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虽然不再年轻,但尚能吃前锋
“这碗饭。”
在帮助喜鹊军团
来到欧冠
赛场,并成功击败另一支以黑白为主色的尤文图斯
后,阿兰·希勒
不仅得到了皮耶罗
的盛赞,斑马主帅里皮
甚至让特雷泽盖
和萨拉斯
反复观看希勒
的比赛录像,并研究他的踢球动作。
在足球界有个普遍共识,那就是“没人能敌得过时间”。
04-05赛季伊始,希勒
宣布“这将是我球员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尽管联赛进球效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到了联盟杯(现在的欧联杯)
赛场,希勒仍然是那个杀神弑佛的冷血前锋
,也在新帅索内斯
的劝说下决定“再战一个赛季”,不断刷新各项纪录之后,阿兰·希勒
“终于”能够退役。
总的来看,希勒
是一位什么级别的球员?
TrevorMurray
有言:“可以说他在纽卡
‘荒废’了自己最好的时光。如果去别的地方,希勒
收获更多会是金钱上的堆叠,但在纽卡,他成了真正的英雄。在他的英超时代,没有任何前锋像他一样活跃。”
“比如亨利、博格坎普、伊恩·赖特、安迪·科尔
,他们都在努力像希勒
一样视进球如草芥,或者保持和他一样长的巅峰生涯,但这些前锋都在他的后面。”
“希勒
的进球标准,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佩蒂特:天生浪子
高挑消瘦的身型,深邃的双眼,飘逸的金色长辫,白天鹅一般的大长腿,谁能想象这幅外表的下面,竟然蕴藏着佩蒂特
那颗始终躁动不安着的心脏?
1970年,佩蒂特
出生于法国北部的港口城市迪耶普
,之后在摩纳哥
开始了自己的足球之路。虽然年纪尚浅,但佩蒂特早早便展露出与众不同的足球天赋,外表清秀的他脚下技术不比周围人优秀太多,但防守端他总能让对手吃尽苦头,进攻端也屡有贡献,除了赖以生存的“洗脏球”本事之外,佩蒂特也能送出精妙的传球
与此他还能胜任多个场上位置——除了最熟悉的后腰
角色之外,佩蒂特
还能客串边卫、边前卫
,甚至中卫
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太高深的难题。
不难想象,这种防守凶悍同时也能胜任多个角色的全能战士,在哪个年龄段都是备受欢迎的香饽饽。少年时代的佩蒂特
想从小伙伴们中间脱颖而出并不难,他早早便被提拔至摩纳哥一线队
,并很快上位,成为球队南征北战的常客,同年长自己很多的前辈们一起踢球。
佩蒂特
的强势崛起自然也被国家队教练组
看在眼里,以法国最佳新秀
的身份披上蓝色战袍,佩蒂特
风头一时无两。
回溯上世纪90年代初,高卢雄鸡的战绩并不理想,也有过连续缺席世界杯的尴尬记录,然而尽管如此,实力不俗的佩蒂特
应该得到稳定的机会对不对?事实上,他甚至长期没有出现在国家队名单当中。
原因?与他的性格关系密切。按照球员本人的说法:“他们觉得我不好管理,甚至有可能成为更衣室的‘炸弹’。”
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教练都这么想,此前曾在摩纳哥
留下执教经历的温格
把他带到阿森纳
。之后因为英超的比赛风格和判罚尺度,佩蒂特
没少找温格抱怨,但沉稳持重的教授安抚他,帮他熬过了艰难的适应期。不仅如此,温格还找到时任法国队主帅雅凯
,为自己的全能战士说尽好话,总算帮他重新进入国家队,还以主力球员
的身份参加了1998年在法国本土举办的世界杯,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墨染鸬鹚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对佩蒂特
来说,浪子性格似乎是天生融进血液里的因素。并不算长的3年枪手生涯过后,他转投西甲巴塞罗那
,还在不久后便公开吐槽老东家:“阿森纳
在欧冠赛场还是个学徒,在巴萨
拿欧冠的机会要比在阿森纳大太多。”
更令人惊诧的是,佩蒂特
还表示自己像“盗贼”一样离开,连自己的球鞋都没时间拿走……
好景不长,佩蒂特
不仅没能在巴萨
拿到欧冠,甚至在当时如乱流般混乱的更衣室关系中无法保全自己,仅仅一个赛季便匆匆告别。
尽管不再年轻,但佩蒂特
仍然不乏优质的追求者,比如曼联
和切尔西
。弗格森
甚至亲自打电话想要他加盟,佩蒂特呢,最终选择了切尔西
。这还不算,“后悔没去曼联
”的说法无论什么时候表达出来,也绝对是一次负分操作——得罪了切尔西
和阿森纳
之外,也让曼联
这边有话难说。
再之后的故事,总结起来便是“美人迟暮,鲜花凋零”,佩蒂特
以非常标准的球员老化流程走完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时光。2004年,他选择了退役。
回看整个职业生涯,佩蒂特
的摩纳哥
时期和阿森纳
时期无疑是精彩的,但也是不够长久的。浪子性格下,他注定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但身披红白色战袍(当然也包括国家队的蓝色战袍)留下的精彩瞬间,仍令亲历者啧啧称赞。
试过经年,佩蒂特
仍然还在抱怨:“加盟巴萨
是我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谁在乎呢?
回忆再美,留在那里便好。
如何评价胡梅尔斯?
“这年头,想挑选一件不会引发愚蠢传闻的运动T恤实在太难了。”
离开多特后,35岁的胡梅尔斯
身着2012欧洲杯
的希腊国家队
球衣在健身房自拍,并发出这样的感慨——自由身的他周遭充斥着不少转会传闻,罗马、那不勒斯、马略卡
都是绯闻球队。
该如何评价胡梅尔斯
?这是我思索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出于比赛机会的考虑,拜仁青训
出身的他在多特
重新起步并实现腾飞,终于令多特蒙德
下定决心,将胡梅尔斯
的租借合同变为了转会合同,这次买断,也成功实现了球员和俱乐部的双赢。
大黄蜂夺冠赛季,胡梅尔斯与苏博蒂奇
的组合发挥出色,令多特蒙德
成为10-11赛季丢球最少的球队。不仅在防守
中表现出色,热衷助攻
的胡梅尔斯
在进攻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球队陷入僵局之时,你总能见到胡梅尔斯顶着一头乱发杀将出来的热血场面。
连续几个赛季的稳定发挥之后,多特蒙德
再次做出重要决定,他们将胡梅尔斯
视为球队领袖,并赋予他队长角色。一时间,这张眼神迷人的帅气面庞,眉宇间多了一份职责。
如果你认为这又将是世界足坛又一部忠臣良将的感人戏码,那就大错特错了。
格策、莱万多夫斯基
,当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被拜仁
带走,多特蒙德
与拜仁慕尼黑
之间便结下了梁子。胡梅尔斯
“永远不会去拜仁
”的承诺,后面看来也显得颇值得玩味。
于是2016年欧洲杯前,当胡梅尔斯
去拜仁
的消息得到两家俱乐部的先后官宣,大黄蜂球迷怒了,多特蒙德
街头巷尾,弥漫着烧球衣的味道。
当然这样的剧情还不算太“狗血”。3年之后,当多特蒙德
宣布胡梅尔斯
重回球队,外界的声音更复杂,复杂到无以复加——胡梅尔斯,曾经被广泛热爱的他,这次变得无比复杂和拧巴。
这里依然熟悉:熟悉的球场,熟悉的更衣室,以及熟悉的老朋友;这里也有点陌生: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嘘声听起来并不习惯,但胡梅尔斯
或许应该清楚,这一切是在他做出承诺但漠视承诺的行为后,本就应该担当的代价。
这时的胡梅尔斯
已经有点寡言,他深谙“言多必失”的道理,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他在场上依然稳定的复出——早就拿到手软的沙拉盘不能平复一切,甚至世界杯的光芒,也不如球迷谈笑间他的“反复横跳”更值得聊聊。
我们跳出对胡梅尔斯
的回忆。
简单来分,球迷可以划为两种:纯粹享受足球
的群体;永远忠于主队
的群体。前者并不拘泥于某支特定的球队,就是单纯的享受足球所带来的乐趣;后者则更加垂直,在他们的世界里,主队是第一的,甚至是唯一的,不可侵犯的。
多特蒙德
南看台之所以恐怖,是他们集结了数以万计的“真爱党”,他们矢志不渝,金钱、汽车、豪宅都不能让他们动摇立场。
死忠球迷的这份忠诚
也是相对简单的,他们只需要付出真心
,除此之外,不需要付出很多其他因素。而对于球员则不一样,除了忠诚之外,他们还要考虑对荣誉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保障,最要命的是,他们短暂的青春都要奉献于此。
想明白这点,那很多事情就变得清晰明朗起来了。
我们赞扬罗伊斯
,我们同时也理解胡梅尔斯
,足球世界纷繁精彩,皆是因为它的多样性,以及它从不循规蹈矩,时不时总会有撩拨你心弦的“小把戏”出现。
回到前面的问题:该如何评价胡梅尔斯
呢?
尽管不够清晰,但我想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